《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13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1第一次准备读获得国际大奖的书,我心里未免有些激动。在一天天的盼望下,我终于等到了这本书寄到我们学校。刚拿到这本书,我看了看封面,作者是贝芙莉·克莱瑞,还有一句话:“一本《亲爱的汉修先生》胜过所有作文书”,看到注语我便爱不释手的读了起来。晚上做完作业后,我又坐在床上看了起来,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到了晚上九点半,我看完了。觉得这本书除了写了一个小男孩的成长过程,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
还什么“一本《亲爱的汉修先生》胜过所有作文书”。真是吹牛吹破天了!一个星期后,我又不知怎么回事,有一股强烈的冲动让我翻开了《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次,我细细地读了一遍,感觉有点不一样了,我又读了一遍,这回感觉又不一样了。我把感受写在了纸上,然后又去书中寻找、发现,这次一个小男孩的心灵烦恼全都展现在我的眼前,鲍雷伊通过给汉修先生写信,加强了写作技巧;同时,我还得出了人物的形象、心灵以及他们的个人家庭状况。第一个人物,鲍雷伊给我印象很深刻。鲍雷伊——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学生。他父母离异,他试图在写作方面有一些“成就”。他写信给一个写了一本他很喜欢的书的作家——汉修先生。
从此开始,他按照汉修先生的建议:每天写日记,他从汉修先生提出的十个问题中真正的领悟到写作文的技巧。他的作文从以前的一句话还有错别字进步到写了七页多的日记,同时还有一篇荣获荣誉入围奖的作文;一个孩子用日记表达心情,把一天的快乐、烦恼都记录下来。仔细想想:这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第二个人物,作家汉修先生,他在鲍雷伊很大的进步中是功不可没的。
汉修先生给予鲍雷伊写作方面的提示有两点:
一、十个问题:“1、你是谁?2、你长什么样子?3、你的家庭怎么样?4、你住在哪儿?5、你有宠物吗?6、你喜欢上学吗?7、谁是你的朋友?8、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9、你有什么烦恼?10、你有什么愿望?”这十个问题可以使鲍雷伊轻松表达,并含有写人、写景等技巧可以让他自己领悟,烦恼比快乐更容易记住。
二、让鲍雷伊有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时,鲍雷伊不知道日记怎么写,汉修先生让他假装写信给某人,先尝试着用一个比较熟悉的开头,如:“亲爱的‘假’汉修先生”,逐步地提高写作能力。此外书里面还有许多与鲍雷伊生活息息相关的人,他们对鲍雷伊也有深刻的影响。
这是一本好书,我觉得“一本《亲爱的汉修先生》胜过所有作文书”不是吹牛的,这一本书和汉修先生的方法是一样的,让我们自己在写作的路途中自己领悟,自己消灭拦路虎,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2记得我第一次看《亲爱的汉修先生》是在四年级上学期,我一口气就把它看完了。这个暑假,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又细细品味这本书,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雷伊在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课外读物,他很喜欢那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同他联系。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往来,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理解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还练就了一手好文笔——一篇描写他和爸爸坐卡车出游的文章,使他获得了小作家征文荣誉入围奖,同时更加坚定了他要成为名作家的决心。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以下几个人物让我深受感动和启示:
一是文章的主人公——鲍雷伊。雷伊是个安静内向的人,他并不是超常生,也没有特殊才艺,是个普通平凡的人,他渴望父爱,渴望别人的注意,渴望朋友。他从起初并不喜欢写作,到慢慢觉得写信并不太讨厌,而且怀念那些写信的时光,再到后来喜欢上写作,每天坚持写日记,到最后能获得荣誉如入围奖,这一步步的成长与转变,让我发现我自己也是这种人。我觉得现在很多的家长和老师都只是关心我们的学习成绩,凭学习成绩的高低来给予我们学生奖与惩,却很少关心我们内心的想法,这使得我们这些孩子产生了对家长和老师的畏惧与恐慌,便很少与老师和家长沟通,这样对我们是不公平的。这是雷伊给我的启示。
二是作家汉修先生。汉修先生不仅是一位作家,也可以说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他给雷伊出的十个问题,都是与他生活紧密相关的:
1、你是谁?
2、你长什么样子?
3、你的家庭是什么样子?
4、你住在哪里?
5、你有宠物吗?
6、你喜欢上学吗?
7、谁是你的朋友?
8、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
9、你有什么烦恼?
10、你有什么愿望?
这十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可以让雷伊很自然、顺畅地表达,这是他觉得“写信并不讨厌”的根本原因。还有,当雷伊第一次写日记遇到困难时,汉修先生建议他假装自己在给某个人写信。这个办法效果很好。
三是雷伊的妈妈。雷伊的妈妈令我十分感动,她让雷伊客观的理解和看待父母离异的问题,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挫折,让人肃然起敬。“我每次望着海浪,都会觉得不管事情看起来有多糟,人生还是可以走下去的。”妈妈对人生坚强的态度对小雷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在家里,妈妈给了雷伊足够的慈爱和尊重,使他逐渐懂得爱、理解和宽容。
此外,文中还有一些人物让我感动和敬佩的,如时刻关注雷伊提醒雷伊的法兰德林先生、把汉修先生的新作第一个给雷伊看的图书管理员、校长、雷伊的爸爸、欣赏和鼓励雷伊的女作家,正是他们使雷伊逐步成熟和自信,使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梦想。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3这个星期,钱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本书,叫做《亲爱的汉修先生》。
这里面讲了鲍雷伊二年级时读了一本名叫做《亲爱的汉修先生》,他很喜欢里面的作者汉修先生。并且经常写信给他。到了六年级,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跟汉修先生联系得更加密切了。
这本书里的人物鲍雷伊我非常喜欢。因为他通过和汉修先生书信来往,不但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而且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
这本书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事就是雷伊在午餐盒里放了一个警报器。他能自己发明东西,这让我觉得他很聪明。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感受到鲍雷伊从写信中慢慢地从一个小学生变成了一个小作家。
这个星期里老师让大家读一本小说,它就是美国著名作家贝芙莉,克莱瑞写的《亲爱的汉修先生》。
雷伊在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书,他很喜欢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于是他用信和他密切联系。到了六年级为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与汉修先生联系更加密切了。在信中雷伊告诉汉修先生父母离异的实情,转到另一所学校后自己的内心深处的孤独,通过和汉修先生信的交往,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对困 ……此处隐藏7016个字……的孤独。
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往来,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理解了父母无法共的原因,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还练就了一手好文笔——一篇描写他和爸爸坐卡车出游的文章使他获得了小作家征文的荣誉入围奖,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成为名作家的决心。
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雷伊妈妈──坚强而有爱心的人。对孩子的教育首先是尊重孩子,平等对话交流。她教育雷伊“不能一辈子光会期待别人而不懂得回报,要学会报恩和感恩”。汉修先生,一个极富有责任和爱心的人,对一个小孩子的信能坚持回,而且不断地给予指导。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主人公鲍雷伊,他安静、内向,但不是一名超常生,也没有特殊才艺,甚至起初还不太喜欢写作,讨厌写额外的作业。这个形象让我觉得异常亲切,他仿佛就是我。他从并不喜欢写作到后来觉得写信并不难,而且怀念那些写信的时光,再到后来喜欢上写作,每天坚持写日记,到最后能够获得荣誉入围奖。这其中有高明的作家汉修先生的帮助,也有他那慈爱母亲的鼓励,他们给了鲍雷伊成长的关爱,也不禁让我感动、钦佩。《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让我受益非浅,使我悟得观察事物的方式,阅读的方法和写作的技巧。
读完这本书,让我回味无穷,我想到一句俗语:世界上无论什么事,都要经过磕磕绊绊,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只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毕瑜帆名师点评:小作者这篇读后感写得相当好,不仅生动地转述了书本的情节,还对书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了自己的评价。小作者将书中的主人公雷伊刻画得很生动形象,让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小作者还从雷伊的故事联想到了自己,以雷伊的故事来鼓励自己,对读者来说,也同样可以从中得到鼓励。
作文最后小作者总结出来的道理也是浅显易懂,富有哲理。小作者对书本的感受是“受益非浅”,相信看了这篇作文的读者,也同样会觉得受益非浅。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12《亲爱的汉修先生》讲述的是一个名叫鲍雷伊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
鲍雷伊在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课外读物:《狗儿快乐秘诀》,他很喜欢那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同他联系。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来往,鲍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理解了爸爸妈妈离异的原因,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爱,而且还练就了一手好文笔——一篇描写他和爸爸坐卡车出游的文章,使他获得了小作家征文荣誉入围奖,同时更加坚定了他要成为名作家的决心。
在我眼里,鲍雷伊是一个单纯的孩子。通过书信的方式,他与汉修先生倾诉自己的烦恼,以及忧伤与孤独,并在署名中写了“讨厌你的”、“还在生气的”、“学生”、“最忠实的粉丝”,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十分豪放,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在后面的阅读中,汉修先生也给了鲍雷伊一些写作、阅读的建议:多听多读多看多观察。这一系列的建议给了鲍雷伊很大的帮助,因此,他写了一篇优秀的文章:《卡车上的一天》。
在我眼里,鲍雷伊是一个敏感的孩子。亲人离开的痛苦会让一个孩子顷刻间长大,这成长的代价是痛苦,因这悲伤太过绵长……在圣诞节的时候,等爸爸一星期电话却没等到的鲍雷伊,主动给爸爸打电话,却听到了另一个男孩的声音,他倏然挂断了电话,因为他害怕,他害怕他的爸爸不再爱他和他的妈妈。他一直都渴望爸爸妈妈能重新和好,回归以前的生活,但现实残忍地告诉他:不能。
在我眼里,鲍雷伊是一个勇敢的孩子。何为成长?何为长大?成长,就是踏着荆棘一路高歌,哪怕是鲜血淋漓,也要走到底。面对父母的离异,他勇敢地接受,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挫折,“我每次望着海浪,都会觉得不管事情看起来有多糟,人生还是可以走下去的。”妈妈的这句话也一定在鲍雷伊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成为他坚强的后盾。
漫漫人生路上,有的人,生如夏花绚烂,死如秋叶静美。在鲍雷伊的成长道路上,汉修先生、法兰德林先生、校长、图书管理员、爸爸、妈妈等给予了他一些帮助,为他的梦想开启了希望的窗户。
成长,一个残酷的话题,有一个人在成长,就有一个人在老去,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是啊,新一辈的人出生,他们拥有的时间很多,但年老的这一代献花却正在枯萎。
鲍雷伊通过岁月的洗礼,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理解了父母不能共同相处的原因,接受了汉修先生的建议,坚定了成为名作家的决心。
我们也因该同鲍雷伊一样,遇到困难不退缩,坚强面对,勇敢克服,理解他人的离开。
用一刀一刀的凌迟着,剜去血肉的疼痛来褪去幼稚的心性,剥去天真幻想,强迫着自己蜕变。用这疼痛给自己的心铸一道高墙,只为能再也无所畏惧,坚不可摧。这样,待再有离别之时,亦不会再遭受痛楚煎熬……
《亲爱的汉修先生》读后感13暑假里,经过老师的推荐,我买了一本由美国作家贝芙莉克莱瑞写得一本国际大奖小说——《亲爱的汉修先生》。
鲍雷伊是一个六年级学生,他在二年级的时候,读过一本书,就是这本《亲爱的汉修先生》,他非常喜欢汉修先生,从此便写信与他联系。
鲍雷伊因为父母的事情离异转学了,在与汉修先生的书信来往下,雷伊懂得了理解父母,宽容父母,也知道怎样面对人生的挫折,应该如何报答发,父母对自己的爱
有一次,鲍雷伊的一条名叫“土匪”的狗,失踪了,这令他很伤心。于是,他爸爸便把那条狗找了回来,他怕爸爸在路上开车会感到孤独寂寞,就把狗放在了车上。还有一次,有一个小偷把鲍雷伊的午饭偷走了,他知道别人为什么要偷他的午饭,所以就把小偷放走了。从此以后,鲍雷伊懂得给予给别人,他的心灵变了,也在一天天成长。
读了本文后,我有些自愧不如。我都上五年级了,而鲍雷伊才上二年级。他懂得的却比我多的多,这不是唤起来我小时候的记忆。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正在聚精会神的看书。就在这时,隔壁人家的小妹妹来我家玩。我只顾看我的书,就没去理她。她玩了一会儿,就回家了。这时,我的书也看完了,我准备做作业。“咦——我的笔呢”,我东找找,西看看,怎么也没找到,突然,一个念想从我脑中划过,刚刚那个小妹妹有没有拿?我便跑去她家,我问她:“谢雨馨,有没有拿姐姐的笔啊?”小妹妹想了想,抓抓头,说:“我没有。”“什么——你没拿那到哪里了?小朋友不许说谎,快告诉姐姐。”我气冲冲地说。这时,小妹妹似乎被我吓哭了,哭了起来,说:“我没拿,姐姐,我真的没拿。”小妹妹一副很委屈的样子。看着小妹妹哭了,我也没好意思多问,但想想,那是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便把她拉倒她奶奶身边,气愤的说:“奶奶,雨馨拿了我的笔,又不肯还给我。”奶奶慈祥地说:“是吗?雨馨,你真的拿了姐姐的笔?”小妹妹说:“奶奶,我没有拿,你们都不相信我,哼!”我实在没办法了,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吐不出。一个人回了家,找了一只笔,开始默默地写作业。
第二天,妈妈在打扫的时候,发现床底下有一支笔,于是便问我:“蒋曦,这支笔是你的吗?”我走到妈妈身边看了看,原来是那支笔。我兴奋极了,可是,想一想:昨天我还诬陷小妹妹偷了我的笔,现在想想真有点后悔。一会儿,我去小妹妹家给她道了歉,她也原谅了我。
我明白了:人要懂得给予,不是一再的索取。遇事多想想,多思考,别过早的决定,这样只会伤害别人。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