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路上》观后感

时间:2025-04-15 10:38:50
《上学路上》观后感(汇编15篇)

《上学路上》观后感(汇编15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上学路上》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上学路上》观后感1

有一次,他趁妈妈不在,偷偷的跑去姐姐的学校,刚好被个新老师来学校看见,他立即逃走,第二天,瓦娃又偷来学校,她姐姐在那读书,被老师看到,瓦娃立即逃跑。第三天,瓦娃的姐姐的老师来他家看到瓦娃,说他是在学校见到的那个同学,他妈妈的脸立刻由晴转阴,当场大发雷霆。是聂老师送来的那双红雨鞋把瓦娃留在了家里。他答应妈妈和姐姐:有了这双鞋,他就不再偷着溜索。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又把这双漂亮雨鞋还给了姐姐。

后来,瓦娃的姐姐过河时,送给瓦娃的鞋子掉进水里了,瓦娃的姐姐想用双手去拿,不幸,她也跟着掉进水里,自从那件事后,瓦娃从此变成一个呆人。

六个月以后,政府建立了桥,瓦娃在桥上,幻想着瓦娃和姐姐像两只蝴蝶一样一起“走路上学”……

瓦娃的好学之心,使我佩服,我们所有学生都要像瓦娃一样,充满一颗好学之心去上学,让天下的老师都满足。聂老师的爱也是无法比的,她每天下午来瓦娃家给他补课,认真教瓦娃。我们因该像瓦娃一样,爱学习,不因该痛恨学习。许多人就是不学习,跟社会上的小混混一起混,有些人打劫、有些人抢东西、还有些人去偷买违禁品,后来进了派出所才后悔。

所以我们一定要想瓦娃学习,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上学路上》观后感2

我们上学的学费都是父母替我们交的,而《上学路上》这部电影的主人公王英上学的学杂费是她自我经过劳动换来的。

故事讲了:在一个山村里,有一所学校。这天,是学期的最终一天,教师宣布:“下学期的学杂费是二十四块八”王英的朋友三花因家中没钱,无法再上学,只能出嫁。而此刻王英家中还有大瓜、二瓜两弟弟,家里再也拿不出钱让王英去上学了,可妈妈对王英说,你能够自我赚钱去上学。

王英走上了赚钱的道路。

王英把自家的十个鸡蛋,取出来后卖了,共挣了两块五。又从一个小男孩的手中用一块五买了一只笔,又卖了五块钱,此刻王英的手里已经有了六块钱,她听说能够坐车出摘枸杞,就争先恐后的上了车,刚上车就被车主赶了下来,要收十块钱的车费,王英哪有那么多钱啊,只能下车回家了。

在此之后,王英从一个人手中买下了一只羊,用五元钱做了押金,花八十元买了那只羊羔,卖羊人告诉王英,等长大一个拳头大小,就能卖一百元。

王英在家中时间不多,哪有时间照顾小羊啊!只好让两个弟弟每人去山上打草,可那两个弟弟那么懒,那肯去啊!王英没法,只好买了一盒糖。大瓜、二瓜吃了糖,才去割草的。

可干了没几天,两弟兄就干够了,就把王英量半身长的木枝割断了一拳头,这可害了王英,当天就卖了,可也只得了八十五块钱。

最终,王英攒够了十元钱,坐上车去摘枸杞,好不容易攒够了学杂费二十四块八,最终能够去上学了。

我们此刻的孩子,学杂费、学费都是家长出的,完全感受不到挣钱的辛苦。二十四块八在我们的想像中只是一个数字,而在王英她们眼中是上学与不上学的差距,这些钱来之不易啊!

《上学路上》观后感3

在前几天,我观看了电影《走路上学》。

这部电影讲述了生活在小山村里的孩子瓦娃和娜香的故事。因为在山村里,非常贫穷,孩子们每天只能溜滑索到对面的山岭里去上学。瓦娃因为渴望上学但无法经过许可去上学而偷偷地在每一天溜索过去学校。但是最终被学校老师发现而被训斥。姐姐娜香为了安慰他,想送他一双鞋。可是因为贫穷而不能买。这时城市里的老师得知并买下这双鞋叫她带给瓦娃。可是在溜索途中一场意外,娜香丧失了生命。这反映了山区贫困而带来的极大的安全隐患。

我们城市里的孩子,开车上学是家常菜。即使走路上学,也并不困难。而山区里的孩子们呢?他们却渴望着走路上学。

能走路上学,是他们的一种想象,更是一种愿望。一座桥,能让他们避免山路和溜索;同时在我们城市孩子眼里平平常常的在一座桥上走去上学,在山区孩子的眼里,甚至是一种享受般的快乐。

通过影片,我真正感受到了山区孩子说不清的痛苦。而生活在城市中的某些孩子,却身在福中不知福。

他们上学,穿的都是拖鞋,甚至有些光着脚。在寒冷的冬天,很容易被冻伤。一旦被冻伤,在山区的医疗水平很难医愈。一旦他们失去了双脚,在山区中的生活可能会失去一切意义。相比我们,他们就像是生活在灾难中啊!!!

《走路上学》以后期的凄惨场面向我们展出了山区孩子的痛苦,使我们感受到——他们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多么痛苦!

但是我们可以献出一份爱心,尽力帮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上学路上》观后感4

在星期二的下午,我们学校五年级组和六年级组一起到菊城电影院去看电影——《上学路上》。这一部电影使身受感动,受益非浅。这一部电影主要讲了:在一个贫穷的山区里,有一个女孩,她叫王燕。她还没有上五年级。

暑假到了,老师说下学期要交二十四块八毛的学杂费,但她的家里贫穷,没有那么多钱。王燕为了能够继续上学,她偷偷地把家里的十个鸡蛋全都卖了,但不幸被别人踩碎了。她没有哭,她勇敢地向别人论理,应有了两块五毛的权利。这时,她想起老师的笔快用完了,于是,王燕就用了一块七毛的钱买了这一支笔送给了老师。老师被王燕的行动所感动了,就用了五块钱买下了这支笔……

看了这一部电影,我感到王燕的家庭那么贫穷,她却没有忘记老师对她的教育之恩,使我感到惭愧。因为我们生活在富裕的社会中,我们也没有好好感谢老师。虽然二十四块八毛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小的数目,但对王燕来说却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这一个数也决定了王燕的前途。在日常生活中,我和王燕就大有分别,我生活在幸福的生活中,而王燕呢?却在一个贫穷的山区里努力地为自己挣钱。

可自己呢?却“身在福中不知福”,在生活中不注意节俭,过着大小姐的生活,有的没有用完的本子就扔了;觉得不好用的笔又扔了;觉得不好吃的食物也扔了;不好穿的衣服也扔了。有些不满足就发脾气,什么也让家人迁就……看了这一部电影后,王燕的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学习,我知道了以后、现在都要节俭用钱,不要乱花钱,不要“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我们要学习王燕这种优良的品质,要珍惜眼前。

《上学路上》观后感5

影片依据真人真事改写。

院校在江正对面,为了更好地能念书,姐姐每日迫不得已冒着生命威胁溜索过江,由于通向院校既沒有路,都没有桥。看见姐姐能每天念书,弟弟瓦娃羡慕不已,但母亲一定要爸爸回来带他溜索才安心。可父亲在外面打工赚钱总都不回家。因此瓦娃就悄悄溜索过江,赶到了日思夜想的院校,偷听了老师上课。

聂教师为小朋友们的脚仔细地量了规格,给每一个 ……此处隐藏3141个字……妈最后就说,王燕想读就自己赚钱读。于是,仅仅十三岁的女孩王燕的故事开始了。为了能继续走在上学路上,王燕要在一个暑假里把这二十四块八毛钱挣出来。为了凑够去枸杞园的十元车费,王燕偷偷把家里的鸡蛋卖了,赚了二元五角;买了因相亲而认识的小男孩的圆珠笔,剩下八角;喜欢王燕的老师,故意以五元的高价买走了八毛的圆珠笔,使得王燕看到了希望。她又租了相亲小男孩的羊羔来养,结果被大瓜、二瓜两个弟弟捣鬼没有挣到多少钱。最后,小孩子人性中最本质的那种纯洁、天真、善良,好似无边无际黄土里的一汪清泉,使王燕打动了黑脸汉,做了一回"牵子",做了一回无本生意,终于挣够了去枸园的十元车费。

开学那天也是三花出嫁的日子,三花一直想要一支笔留做对即将逝去的少女生活的一种纪念。王燕用挣来的钱给三花买了一支笔,赶在迎亲车接走三花前一刻,放进了三花为那支笔准备的一个空笔套。

追求梦想的路永远都是这么一波三折,但正是在这波折中一个农家女孩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力才显得如此生动和鲜活。历经艰难,王燕终于在开学那天准时出现在学校里,摊开的小手里放着被汗水浸湿的二十四块八毛钱。那个画面真的触动了我。

《上学路上》观后感12

今天上午,我们班同学一起去北四楼会议室看电影。

我们看的是《上学路上》,这部电影的主人公是王燕。王燕是一个比较贫困家庭的小姑娘,她的爸爸在城里打工 ,她的妈妈靠种田喂鸡生活。王燕放暑假了,老师告诉同学们下学期的学费是二十四元八角。王燕回到家之后把学费的事告诉了妈妈,王燕的妈妈听到王燕说的话后就说:“太贵了,太贵了!下学期咱就别上学了,要想上学你就自己挣钱去。”王燕听后非常伤心,于是就决定自己去挣钱。王燕挣钱特别辛苦,先是卖鸡蛋,鸡蛋被踩破; 又卖圆珠笔,圆珠笔丢了;卖小羊,又没赚到钱;最后王燕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帮人家摘枸杞。临开学之前王燕终于挣够了学费,上学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就想起一件事来,记得那天是我八岁生日,妈妈花了许多钱给我买了新衣服,买了生日蛋糕,买了生日礼物,还去照相馆给我照相······我感觉我们现在的生活非常幸福。吃的'、穿的、喝的都不用自己去买,父母都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我们和王燕来比的话差距太大了,我们太幸福了!我们生活中从没遇到困难,从来没有像王燕那样努力地去拼搏,去挣钱。我们的幸福也不是我们自己的,是爸妈给我们的。我们从今以后一定不能乱花钱,钱是爸妈辛苦挣来的,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回报我们的爸爸妈妈。

《上学路上》观后感13

9月18日上午9点钟,我和妈妈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一部名叫:《走路上学》的影片。

它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伊娃和他姐姐娜美,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贫困山区生活。娜美每天上、下学,都要从急匆匆的河水上面滑索回家,那是非常危险的。之后,来了一位深圳的自愿者,她是老师,教山区的孩子们读书。同学们在冬天里没有鞋子穿,就穿拖鞋,老师发现后,将朋友们捐助的第一批货物——鞋子、袜子和书包,便发给大家每人一件物品。看到伊娃那么羡慕,娜美非常想给伊娃买一双鞋子,但要16.5元,于是老师送给伊娃,娜美很开心,滑索回家了。中途鞋子掉出了一半,娜美想去救鞋子,可是滑索松了,娜美掉进河里摔死了……政府为了能让孩子们走路上学,就修了一座桥,实现了伊娃和大家盼望已久的梦想——走路上学。

我觉得,他们虽然是贫困山区的孩子,但是他们的有着远大的理想,等待着被实现;他们非常懂得珍惜,只要机会在面前他们就不会放弃;他们非常的聪明,当天学习的内容有些听几遍就记下来了;他们非常的勇敢,在寒冷的冬天里能忍受寒冷穿拖鞋来上课;他们非常的……他们有着说不完的优点,虽然非常的贫穷,可是他们能坚持下来,说明他们有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在此我呼吁大家:快快伸出援助之手,帮帮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吧!要像老师一样去亲身体验一下他们生活的艰难。

《上学路上》观后感14

  这天下午带女儿看了电影《上学路上》。故事的主人公王燕生活在大西北的一个贫困家庭。学校放暑假那天,王老师告诉大家,开学的时候,每人要交二十四块八毛钱的学杂费上来。十二岁的王燕三姐弟上学,七十多块钱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不是一个小数字。妈妈告诉她,为了保证两个弟弟上学,下个学期她不要再去上学了。生活在一片漫漫黄土地上的王燕,只有透过自我的聪明和努力,在暑假里把自我下个学期的学杂费挣出来才不会失学。

  王燕从十个鸡蛋开始了她艰难而富有想象力的积累"财富”的过程。她把这十个鸡蛋拿到集上换回了三块钱。当妈ma逼她前去相亲的时候,她从前来相亲的男孩那儿用这笔钱买到了一支漂亮的笔。在老师那儿,这支笔卖到了五块钱,她又拿这五块钱到集上赊了一只小羊,把养大的小羊卖掉以后,她挣到了去枸杞园的路费。

  新学期开始的时候,王燕攥着自我挣来的学费和其他孩子一齐迈进了学校的大门。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开发西部步伐的加快,当地孩子上学也得到更多外部的资助。也是这一天,而同样还没读完小学的女孩三花却屈从了命运的安排,辍学回家并听话地出嫁。王燕送给她一只笔,也给她留下了对知识的渴望。影片在歌颂绿色的小诗中结束,象征着黄土地绿色的期望。

  追求梦想的路是曲折的。影片向大家展示了一种精神。在贫困地区,资助只能让很少的人受益,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得靠自我努力,靠知识改变命运。但这种努力只是孩子的智慧和想象力,而不是大人的沉重和老练。

《上学路上》观后感15

我和爸爸一起看了一部电影《上学路上》。

电影看完了,可我脑海里仍然浮现这部电影里的画面:主人翁王燕因为家里穷,爸爸妈妈无法供三个孩子上学。眼看着新学期就要开学了,王燕要交给学校的学杂费还不知道在哪里呢。王燕非常想读书,可是她人小又没办法去挣钱。她想了一个办法,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把家里的鸡蛋偷偷拿着在上学的路上四处叫卖。结果被妈妈发现了,挨了一顿打。王燕无奈之下就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实在想读书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也就认可了王燕读书的事。王燕用卖鸡蛋的方法终于赚到了二十四块八的学杂费。

王燕真可怜,但是她没有退缩,为了要读书,没有被困难吓倒,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自己想尽办法去争取。我们应该向王燕学习,学习她的这种为了目标而奋斗的精神。

回头看看我们自己,有着宽敞明亮的教室,有着耐心辅导我们的敬爱的老师。开学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给我们准备了新的书包跟新的文具。我们从来不需要为了学杂费担心。可是我们上课的时候在忙着跟同学讲小话,下课回家第一时间就忙着看电视,做作业的时候就想着怎么赶紧完成任务好去玩。遇到一点点的困难就想着问老师,问父母。跟王燕比一比,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可我们却不懂得好好珍惜,好好努力学习,真是不应该呀。

学习王燕,有想法就该付出行动,我们是不是该行动了呢?

《《上学路上》观后感(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