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说课稿

时间:2025-04-15 10:34:41
去年的树说课稿

去年的树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去年的树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去年的树说课稿1

一、 说教材

《去年的树》这篇童话故事,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讲述了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回来还要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本文语言朴实,旨在教育学生要信守承诺,珍惜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能用正确的情感来朗读小鸟与大树、树根、门和小女孩四个对话。(知识目标)

2.进一步巩固默读和朗读能力,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能力目标)

3.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情感目标)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入情入境地研读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文中鸟儿和大树是好朋友和鸟儿在寻找大树时的焦急心情。

教学难点:感受鸟儿对树的真挚友谊,懂得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四、说教法和学法

1、以读为本,读中理解。

“读”是学生课堂语言实践的主要活动形式,也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读”的训练,唯有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完成学生学习语言、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本文语言浅显易懂,宜让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再分角色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说写结合,提高能力。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不光要有读的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思维、表达能力。所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想想人物的心理活动,谈谈自己学文所悟,跟文中人物聊聊天,并试着写下来。于是,把读、想、说、写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说过程

1、品读开头,进入文本。我重点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天天”体会。

2、品读对话,体会感情。在这个环节,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的教学方法。

3、品读结尾,多元感悟。在这个环节,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拓展想象的教学方法,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了去年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的画面。

4.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5作业布置。阅读新美南吉的一些童话故事或者写一写大树对鸟儿说的话。

去年的树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文作者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课文是一则童话故事。叙述了鸟儿按照约定,来为大树唱歌,但大树被人类砍伐,并制成了火柴,鸟儿最终悲伤地离去。

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棵大树的悲惨命运,通过鸟儿为失去了大树这个朋友而悲伤地唱歌的画面,提醒人们:没有了树,鸟儿将怎样生活?警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大自然刻不容缓。

二、说学情

对于步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读通这篇课文并不困难,课文的语言非常质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但在通俗易懂的语言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人文道理,要读懂并不容易。在教学中以鸟儿与树桩、大门和女孩的三组对话为抓手,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到鸟儿和大树之间深厚真挚的友谊,从而激发他们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6个“应、桩、斧、厂、音、燃”。

本课的6个生字重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应、桩、厂”三个都是后鼻音,而且“桩”是三拼音,可以再练练拼读,帮助读准字音;“厂”是第三声,发音要到位。“音”是前鼻音,“燃”的声母是r,要指导学生把这个翘舌音读准。这些字音的朗读训练要与阅读教学结合,在语境中及时纠正,不断巩固。

“斧”的字形可以结合“父”来识记。

目标二: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鸟儿和树桩、大门、女孩等不同的语气。

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比较适宜学生表演朗读,尤其要读好三个场景中,鸟儿和树桩、工厂、小女孩的对话,同时可以指导学生思考鸟儿会怎样地问,从而体会鸟儿的焦急和担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

目标三:继续学习默读的方法,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本单元的训练的目标是在第一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还要做到边读边思考。

目标四:能看图展开想像,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想像说话是语言训练的重点。借助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都极有帮助。这篇课文可以借助“语言直播厅”中的练习,指导学生借助图片,说说第二年鸟儿回来后又会看见一番怎样的景象。

对于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的学生来说,可以鼓励他们自己结合这一主题,再自行创设图片,画画、说说。

四、说教学设计

(一)借助媒体,激发情感

恰当适时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往往能成为整堂课的亮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播放一段鸟儿在枝头愉快歌唱的录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自然的愉悦、和谐,与文中描写的第二年鸟儿再回来寻找大树时,大树已不复存在的情景形成强烈的反差,使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进入课文,而且为后面理解词句,练习读文,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反复读文,读中感悟

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以读为本,肯定学生,赏识学生。学生在读书实践中感知、感悟,在想象朗读中提高语言感受能力,在评读中获得了方法,提高朗读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学习、理解一步一步引向深入,调动了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

初读课文,重点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上。虽说学生已经进入了第三年的语文学习生活,但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个读文的基本要求在朗读初期还是要作为重点予以关注,这是每个年级都必须做到的。所以在初读课文时,字字音准和句句通顺仍然是朗读的要求,对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都要充分的关注,并不是把注意点仅仅放在几个生字上。同时结合生字的特点,学生的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本课的生字中前后鼻音、翘舌音都是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因为是三年级了可以在 ……此处隐藏28743个字……性的厚度”不够的缺憾。另外我班的学生是刚由各个村小集中上来的,朗读能力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率。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话,掌握对话蕴含的道理对理解课文至关重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学中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来激发孩子身上的求知与求学欲望(夸美纽斯语),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到文本中,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主题。

2、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我准备用两个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主要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把课文读流利,学习文中的生字、生词。第二课时主要突出三点:一是读出感情,体会友情;二是想象说话,表达心声;三是训练写话,升华情感。我今天说的内容就是第二课时。

三、说教法学法

1、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采用了读和入的方式。

读:自由读、找朋友读、演读等多种方法,注重启发学生的感觉,真正做到以读激情。

入:这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也就是 “你”就是那只小鸟了,你会怎么样?以此来体验小鸟的心情。

2、教法

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重点是促进师生、自我、生本三种对话方式的生成。这节课我重点研读的对话是放在小鸟去南方前和大树的一段对话。采用自由读和演读的方式,使学生在对话中感悟小鸟和大树的友情。剩下的三组对话都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在小组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演读,让学生体会小鸟焦急的心情。把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作为学生重点感悟的段落。采用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在感知的基础上能够入课文,与小鸟的情感一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的目的。

四、说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幻灯片出示鸟儿与树在一起的场景。

过渡:是呀,小鸟和树是这样的一对朋友,他们朝夕相处、相濡以沫,却要在寒冬来临之际,不得不短暂分别。临走之际,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惜别时,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下文理解鸟儿与树的友情埋下伏笔。

(二)潜心对话,体会友情。

1、指导学生读鸟儿与树的对话。

采用方法(找句子—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演读)

①课文中多次出现了他们是“好朋友”,这个词,请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课文中哪些地方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他们是好朋友?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

②学生找出鸟儿与大树的对话内容:

③学生自由感情朗读,用心品味鸟与树之间的情感。

④检查点拨。你也许经历过离别,想一想那是怎样的情景?想后再读一读。

树的话中饱含请求、期盼;鸟的回答语气坚决、肯定。

⑤同桌分角色读,教师相机指导。

⑥指名站板演读,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指导学习第一组对话,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文,体会小鸟与树之间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最后感悟诚信主题奠定基础。

2、自主学习后三组对话,体会鸟儿寻得千辛万苦。

过渡: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大树来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不见了。她找了又找,问了又问。她分别找了谁,问过谁?

① 生找出三组对话。

②自主研读。

③教师相机指导:

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他的话时,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

门先生对伐木的事见多了,不以为然。读他的话时,要平淡、冷漠。

小姑娘的声音要稚嫩一些。

④演读。

过渡: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己的朋友,心里是多么焦急呀!他会说些什么呢?谁来做一回小鸟,你在教室里,飞呀飞,寻找自己的朋友。一边飞一边问,在哪个同学面前停下,那个同学就做你的配角,和你对话。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在读的方面的创新之举,通过换位体验,把学生带入课文,做到文我一体。

(三)想象说话,表达心声。

过渡:历经千辛万苦,鸟儿终于找到了她的朋友大树——虽然只是用自己好朋友的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呢?

鸟儿睁大眼睛,仿佛在说:“ 。”

看到了阔别一年的朋友,大树仿佛也在说:“ 。”

望着那摇曳的灯火,那用自己好朋友身体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仿佛在说:“《去年的树》第二课时说课稿。”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说话。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设计这一环节,有机地把读书和学生的个性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读写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训练写话,升华情感。

1、过渡:读到这儿,老师不禁要提这样一个问题:鸟儿为什么要千辛万苦,寻找去年的树,为他唱去年的歌?回文朗读鸟儿与树的对话。

概括出文章的主题:诚信,守诺。

2、过渡: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诚信,友情。这时,你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想对谁说呢?是小鸟、树、伐木人或是其他的,请你们选择一道,把你想说的话写写吧!

出示:我想对( )说: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安排,给学生提供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在一起。

(五)布置作业,拓展练习

1、创作童话。树是鸟儿的好朋友,当树被伐木人砍下,知道再也见不到鸟儿时,他会想到鸟儿会来找他吗?他会给树根、大门、小女孩留下什么话吗?当树已经化为灯火,听到鸟儿给他唱的歌时,又会怎么样呢?请同学发挥想象,编一个童话吧。

2、推荐新美南吉的其他作品:《毛毯和钵之子》、《爷爷和玻璃罩煤油灯》、《新美南吉全集》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不停留在课本知识上。

(六)板书设计:

11、 去年的树

明年一定回来

鸟儿 --------------------------→ 树

唱起去年的歌

诚信 守诺

板书是课文静态的呈现,这个板书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鸟儿承诺第二年一定回来给树唱歌。第二年,鸟儿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她的朋友,虽然朋友已化作灯火,但承诺还在,友情还在,于是,鸟儿唱起了去年的歌。

《去年的树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