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一、教材简介:
《最大的麦穗》是小学语文第11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全文共7节,可分为3段:第一段(第1节)写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第二段(第2—6节)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训;第三段(第7节)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本课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主要理解课文内容。这里主要讲第二课时。
二、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能力。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最大的麦穗》。
2、过渡:小小的麦穗,给人很大的启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解开心中的疑惑,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划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并读一读。
2、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3、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4、齐读
过渡:弟子们有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2—6节,思考上述问题,在书上的有关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内交流,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要有实效,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这个教学环节避免了学生许多无效或低效的学习活动,维护了研究性学习的严肃性。
3、全班交流: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弟子们没有摘到的原因是:眼光不够开阔、犹豫不决……)
用“边读边议”的方式交流,既是读重感悟的研究结果的呈现,有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
(2)、想一想,此时,他们的心情如何?他们会想些什么?
4、面对弟子们的表现,苏格拉底会有什么想法,请大家读读他说的话。
出示:“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指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讨论:如何才能读出自己的体会。练读。齐读。
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5、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事来教育他的学生,含蓄的告诉学生一个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
四、学习第三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最后一节,划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2、同桌交流。相机板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
3、出示名言,读一读。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
——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⑵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能力目标:
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情感目标:
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2、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2、学法:
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说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二、初读感知
让学生读熟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言文的节奏美,也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铺垫。
三、初解绝弦
四、再解绝弦
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悟重点词句,理解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五、回味绝弦
设计了《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让大家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亮点】
“以读代讲”、“情境感悟”,理解“知音”。
为了使语文 ……此处隐藏13630个字……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引导学生讨论:第二处语言与第一处语言有什么关系?
c.把父亲的这两段耐人寻味的话连起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悟。
研读重点:含有“骄傲”一词的句子。
a.引导学生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感到骄傲,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6.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有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
没有想到,仅仅是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我的可爱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失去温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来自俄勒冈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丽……”
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大胆评议,深化感受
1.评价人物: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评价作品: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是否还有不足,应如何修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9一、教学内容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安徒生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闪烁、灵魂”等词语。
2.理解重点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领悟课文中心的能力。
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2.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难点:从最后三个自然段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理念
本课的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电影资源,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致力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利用电影独特的艺术形式,拓展了课程资源,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熏陶了学生的情感,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五、教学资源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时间
作用
方式
资料来源
课件
出示文中重点句子
1分钟
突出重点,帮助朗读。
演示
《卖火柴的小女孩》专题站
片段Ⅰ
大年夜,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风雪弥漫的街头叫卖火柴。
3分钟
创设情境
播放
影片《卖火柴的小女孩》(与原文相同)
片段Ⅱ
小女孩被冻死了
2分钟
确定探究主题
播放
片段Ⅲ
第一次擦火柴
1分55秒
激发情感,指导朗读,深化理解。
边播放边思考
片段Ⅳ
第二次擦火柴
2分10秒
片段Ⅴ
第三次擦火柴
3分钟
片段Ⅵ
第四、五次擦火柴
2分20秒
电影
根据课文改编
19分钟
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指导写作。
播放
《卖火柴的小女孩》(日本动画)
电影
根据课文改编
20分钟
《卖火柴的小女孩》(真人版)
六、教学过程:
(一)利用电影,设置情境导入。
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电影开头(片断Ⅰ:3分钟):这是一个大年夜,一个举家团聚的日子。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风雪弥漫的街头叫卖火柴。她又冷又饿,孤苦伶仃。横冲直撞的马车差点把她撞了,素不相识的小男孩欺负她,连她自己的爸爸也要打她。风呼呼地刮着,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小女孩该有多冷啊!新年的脚步近了,而小女孩的结局呢?
(二)利用电影,确定研究主题。
1.默读课文,找结局。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引读)
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播放影片结局(片断Ⅱ:2分钟),联系电影开头,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用上两个幸福?)(明明那么悲惨,那么不幸,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
3.归纳问题,确定研究主题:小女孩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认为小女孩“幸福”的同学到课文中找找依据;认为小女孩“不幸”的同学也从文中找依据。好好读读,找你感触最深的一处,好好研究研究,把自己的体会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利用电影,促思导读解惑。
研究一:交流“幸福”
1.她擦燃火柴后,看到了暖和的火炉是幸福的。
(1)请学生找出有关词句读读。
课件出示:“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是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2)播放影片第一次擦火柴(片断Ⅲ):
指导朗读——同学们观后是不是觉得小女孩很幸福。读得幸福点,自己练练。请同学读。
欣赏朗读——自信自己能读好的同学站起来幸福地读读。
文档为doc格式